關於清靜
道人們修的清靜無為
何玄玄道長常云:「世人當見大道之本於無為,見道教之悲於清靜。」
而清靜無為並非叫人不做為,在《道德經》馬王堆帛書版中,便清晰的記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窘。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贏如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這段關於「清靜」智慧的文字,傳承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躁勝寒、以靜勝熱、以清靜為天下正的道理,再三的體現出,道門為無為的自然處世之道。天有四季之變化,地有萬物應天時而生發,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如何應天地造化之機,掌握天時地利而自處,「清靜」的精神,便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修行議題。
心如玄鏡
才能映照與回應眾生的願
《莊子·應帝王》這樣寫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其實正是點明了,清靜與用心若鏡的本質是一致的,並且在勝物而不傷的屬性中感應道交,與自然萬物齊物守一,坐忘於太虛之中。
誠如人們在盛夏之中持守齋戒,在燥熱的節氣之中,以清靜的生活方式,應對外在環境對於色身的影響。貧道認為,這便是道教法門最爲慈悲的其中一個重要面向:「教以無為之為,本著慈悲之心,化頑心以玄鏡,度凡人以清靜。」
世間的眾生,因為有其身而得其患。然而道門所傳教之性命雙修之法,便是在屬於心性的性宮與屬於色身的命宮,在清靜的修行目標上,使自身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均能返還到陰陽五行自然中正的循環之中。若是過度著重於犧牲祭祀、靈通神威、樹立名權、巧智利誘,反而都是與大道相背離的。
心齋
心即道場,清靜玄鑒
《莊子·人間世》,就有一段關於顏回向夫子請教關於齋戒的內容。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仲尼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大道之所以能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者,為陰陽五行之道氣所至。而修道之士則能誠發道心,師法大道以自然,至虛極、守靜篤,以達心齋之太定。如此一來,便可以抱元守一與大道冥合。《清靜經》云:「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因此在何玄玄道長所傳承的道教修煉裡,「清靜」是極富有慈悲度化的屬性,存在道教的信仰之中。並透過強名得道的宗教傳承,讓眾生能夠以行道的本質,勘破太極法界的種種名相。致使最終,生命得以跳脫三界,證得圓滿金丹大道,載營魄而登霞兮。而洞玄道院也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與修煉觀不斷地傳承下去。
為何開始布道
我們希望提供給來臺灣的修道人一個清靜之地
何玄玄道長說過:「雖然我所承襲的道統傳承一部分脈絡源自武當山,但我們所處的臺灣,文化是開放而具有海洋性的,無須虛構神話來佐證其神聖性。這裡,即是洞天福地的所在。我們更應當緊扣蓬萊文化的精髓,把握其當代表達與適應性,積極推動道教的現代化與生活化,讓古老智慧於今日重光。」而傳統是動態的,它應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文化生活行為,正因我們是這樣的文化脈絡與環境,所以得以接受法脈的傳承後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綿延。
於是道士們下山
從一人至眾人的路程
2019-2023年,這是近代全球最難熬的時刻,在瘟疫爆發的年代,人的內心開始無法安定,生活型態的劇烈改變,導致全球經濟、人權、身心靈等的動亂與求救,人們因求得平靜,沒有方法、胡亂投藥導致多處發生了許多遺憾的軌跡。紛亂期間,何玄玄道長不忍再有人為此發生遺憾,便積極地將自己深居修持的道路轉為布道傳承。在全臺多處開設「丹道築基」的實修講習,站在第一線協助有志求道之人。將正信、安全、循序漸進的修道之路傳遞出去。
何玄玄道長常言:「縱使今日道場僅有一人前來,我亦必將祖師留傳於世的方法悉心傳授,絕不輕棄。」
秉著道人的慈悲與清靜之心,從一人開始到帶領著諸多道友,各自將道門歷代祖師大德留給我們的修行路徑,傳授給當代的修行人與年輕道子。以「丹道」的修持為基礎,強調道門的「性命雙修」,讓道人們得以當代生活與修煉並行。透過道門實際修煉,從根本地取得能與天地共融的平靜內心與堅強的體魄,並才有了成立道院的契機。



2023癸卯年末,洞玄道院在諸道友的見證下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真武大帝的道場,我們延續了全球最大的祖師爺道場-武當山的香火,並開始在臺灣這塊寶地上繼續為當代的修道之人提供清靜修行之地與路徑。
每年道院都會舉辦皈依大典,讓有志修道的十方善信能夠有所路徑,也乘著祖師與眾道長的慈悲與願,陸陸續續有許多年輕的道教人才在道院中培育出來。洞玄道院在培育道教人才遵循古制,初入道門的道子在正式皈依成為道教徒後,便開啟了他們的修行之路,在正式拜師成為玄裔弟子之前,皈依弟子們必須循序漸進的修煉丹道與經典研究,直到他們完整通透地瞭解道門的宇宙觀與處世觀,才會開始根據自己的路徑選擇相對應的師尊拜入其門下,學習更深入的道教知識與奧秘,而在師尊的引領之下,每逢特定年間才會開放道院的授籙奏職,讓具有資格的玄裔弟子透過眾人的願與嚴謹的儀軌正式成為道長,從自我修持居士開始轉向濟世度人的道士。一個道士的培養,均需要花費數年的累績與學習,正也正是洞玄道院一直秉持的傳統。循序漸進,用最樸實的方式,帶著道眾走更長遠的路。



用最樸實的方式,帶著道眾走更長遠的路。
乘著祖師的慈悲,如同每位道人丹道的修持一般;
洞玄道院將陪伴著有志一同的道眾們,在一呼一吐之間,實踐強名為「道」的信仰生活。
學習
瞭解道文化生活
道在人間,學習道人的生活美學與養生知識,由百工百藝與生活入道
皈依
正式成為道教徒
每年農曆年後會公布當年皈依大典之時間,接引有志修道的道眾入道求學
義診
每年不定期多次
將由道院專精道醫之道長帶領專業領域的道眾不定期不定點的舉辦義診
